率领部队起义之际,他慷慨陈词——“切勿清算我的士兵!”毛主席闻言,立刻颔首应允,更是一把将他扶上了解放军兵团司令的宝座。
他是谁?
他曾是四平战场上的“蒋校长门生”,最终荣升为共和国上将,并留存下一张与毛主席的珍贵“双人合影”。陈明仁。
宁为“叛徒”,不为“忠诚犬”——他为何选择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1949年8月1日的拂晓时分,长沙城内警报声此起彼伏。周边的城镇已相继获得解放,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已逼近城郊的春华山。
此刻,长沙警备区司令陈明仁正站在风口浪尖之上,背负着三重心理的重负。他一边表明对蒋介石的忠诚,一边暗中开启通往北平的大门。
陈明仁三怕。怕算旧账四平血战历40余日,仍历历在目。怕起义后被视为投降。,导致兵心散乱;怕保密不严,连累家人。将帅最忌耳目泄露。
7月29日,白崇禧通过密电向陈明仁下达指令,要求其拘押程潜。面对此情此景,陈明仁仅以“敷衍”的态度接待了程某,随后让其暂时留下,并未对其采取缴械措施,草草了事。
紧接着,8月1日,蒋介石以亲笔信的形式,严令陈明仁誓死捍卫长沙。此刻,中共已派遣代表团抵达进行谈判,陈明仁亦派人秘密接触,悄然部署和平事宜。
然而,陈明仁对于是否发动起义,内心依旧摇摆不定。直至8月2日的深夜时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终于浮现:毛泽东向陈明仁赠送了一剂“定心丸”。
主席明确表示“各走各的路,各自效忠其主,这是我们所理解的。一旦他走近,便接纳他。”这段文字,陈明仁不厌其烦地阅读了三次,眼眶泛起红潮,终是心有所决。
毛泽东特别提出:起义成功后,对于陈部的将士们,应实行“同等对待、共同饮食、同着装束、一体同仁”的政策。
不谈待遇,这起义有讲究。
8月4日,长沙城内气氛凝重,宛如绷紧的琴弦。陈明仁与中共代表进行会谈的地点,择定在市郊的一处军政办公场所。鉴于白日里人声鼎沸,嘈杂异常,真正的谈判往往在夜幕低垂时悄然展开,甚至草稿的传递也是借助细小的纸条,以此严守秘密。
陈明仁在谈判桌上并未涉及个人前程的议题,亦未对军衔与待遇提出任何要求。他仅提出了一项恳请:整编后,禁止清算斗争。
这项请求远非表面所呈现的那般单纯。陈明仁率领的兵团,汇集了29军与71军,均为蒋介石的精锐旧部。其中,不少高级军官在四平等战役中与解放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甚至有人曾公开发表过反共的宣言。
他深恐起义之后,这些英勇之士被冠以“战犯”之名,导致队伍内人心惶惶。同时,他也忧虑自己的部下可能被视为“俘虏”,沦为战败者,遭受无尽的羞辱。
须知,蒋介石治军严谨,各支部队均经层层选拔而组建。陈明仁倾注心血经营十余载,其麾下部队被誉为“湘军之魂”。他绝不能坐视这些战士沦为“囚犯”。
军委得悉请求。8月4日晚,紧急会议如期召开,会议随即作出积极响应:同意满足陈明仁的请求。此外,其“兵团司令”的职位亦将得以保留,且在整编过程中,还将确保其原级别和原待遇不受影响。
这番回应迅速反馈至长沙,让众多军官那颗因焦虑而彻夜难眠的心,得以暂时得到慰藉。8月4日凌晨,陈明仁起义。
此次起义声势浩大,汇聚了3个军、9个师的庞大阵容,此外还配备了3个保安师,总兵力超过12万人。此乃国民党在湘省的主力之师,堪称蒋介石倚重于湘南的“稳固基石”。然而,其竟突然举义,令全国为之震动。
尽管在白崇禧的煽动下,有超过四万人选择了逃离,然而,陈明仁亲自统率的第二十九军与第七十一军的核心力量,总计七万余人,依旧毫发无损地归于我军麾下。
此次起义,不仅是战术转变。陈明仁,这位蒋介石倾注心血培养并亲自选拔的黄埔一期学员,现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奔光明”,更进一步,他在军事、政治与道义的三重领域毅然背叛,彻底斩断了可能的回头之路。
初秋九月,毛泽东于中南海亲切会晤陈明仁,二人携手漫步于天坛古地。
不久后,陈明仁被任命为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原国民党起义部队重组为新的兵团,该兵团下设第五十二、五十三两个军,总兵力接近五万人。
1952年,部队改编为第五十五军,陈明仁荣膺首任军长一职,在解放军序列中独树一帜,成为唯一一位“原中将”级别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且是直接晋升为野战军军长的将领。
陈明仁部不仅在“被重用”的表象下走过场,而是脚踏实地地推进了转型,积极投身于群众路线的学习、军事作风的整顿,更是派遣代表团前往四野,实地考察“叶挺独立团”转型成功的案例。
历经从“校长门生”至“毛主席亲兵”的转变,这位官至上将,其成就非言语所能彰显。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内,庄严肃穆。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的授衔典礼在此隆重举行,陈明仁获“上将”衔。
这无疑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回顾1955年,当上将军衔的名单揭晓之际,在众多前国民党将领中,共有150余人荣获将衔,然而,其中能晋升至“上将”之列的,仅有三位。
陈明仁方才就任第五十五军军长,肩负起守卫雷州半岛的重任,为国家的“南大门”坚守阵地。当消息传来,他不禁陷入沉思,久久未能言表。
身旁的政委王振乾好奇地询问他为何心情不佳,他这才缓缓开口,道出了原因。不高兴,是觉得太重了。三十载军旅生涯,今朝首次跻身将军之列,而且,是在人民军队中。
这番言辞并非出自谦逊。陈明仁在国民党军队中,官职曾攀升至中将、师长、兵团司令的高位。然而,由于长年累月的战斗生涯、与蒋介石意见相左、以及陈诚的排挤,他屡次经历名升实降的境遇。
在昆明,云南之地,因其军装布满破损,竟遭受蒋介石以“有损国威”之由的解职。他怒不可遏,当众摘下军衔,义正言辞地宣称“此事理当有案可稽”。
一位出自黄埔军校首期学员的杰出人才,他曾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最终成就非凡。毛泽东扶上军功之巅的“共和国将军”。
毛泽东对陈明仁素来赞誉有加。1950年伊始,毛泽东亲自审批了第二十一兵团的整编文件,并作出明确批示:陈明仁具备卓越的指挥才能,且战功赫赫,理应充分予以重用。
1953年,陈明仁被任命至广东湛江,肩负起驻守雷州半岛的使命,以应对台海方向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1955年,在荣获军衔之后,他作为军代表亲自巡视南方边防线,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做出了关键性的战略部署。
1969年,鉴于陈明仁先生因风湿病反复发作,经中央批准,他选择离职返回湖南休养。在长沙市的麻园岭,他安享了晚年的宁静时光。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因疾病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1岁。聂荣臻同志亲自主持悼念仪式,并发表悼词,对陈明仁同志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忠诚报国”。
股票杠杆哪个平台最好用,正规股票软件app,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